內容來自sina新聞
我國建設新型城鎮化 盤活存量提高城市畝產量
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生活在大城市的人,對"城市病"這個詞並不陌生。隨著城市規模越來越大,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卻越來越差。如何改變呢?大拆大建的城市發展模式不能再繼續,攤大餅式的發展也不能再復制,但城鎮化在發展,進城的人會越來越多。這個看似無解的矛盾怎麼解決呢?
日前閉幕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給城市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。會議提出,城鎮建設用地要以盤活存量為主,不能再無節制擴大建設用地,不是每個城鎮都要長成巨人。
我愛過的那條街,變成林立的住宅;那些熟悉的景象,被鋼筋水掩埋......"
在北京生活6年瞭,而立之年的小暖時常會翻出這首歌,從陜西到北京打拼,她一直盼望著這座高樓林立的城市能為自己亮起一盞溫暖的燈。
小暖:北京確實挺好的內壢汽車貸款,它是很多中心,經濟啊,文化啊,可是我心裡一直覺得,它不是我的中心,我似乎永遠都是過客的感覺,我買不起房,期待吧,期待有一天,這個大城市能有我買得起的那種房,那時我才會有腳踏實地的存在感,心裡才不會有漂著的恐懼。
這是北漂一族的心聲,在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鄖文聚看來,這正是舊型城鎮化的弊端所在。
鄖文聚:舊型城鎮化就是要地不要人的城鎮化,歡迎農民工不歡迎新市民的城鎮化,重視GDP不重視生態環境的城鎮化。城市低效、低成本的、無序的擴張太快,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耕地紅線和生態紅線。
城市越建越大,人口越來越大,環境越來越差,弊端顯而易見,後果已然存在,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辦?中央城鎮工作會議給出的答案是十二個字:嚴控增量,盤活存量,優化結構,提升效率。鄖文聚說,通俗地來講就是要提高"城市畝產量"。
鄖文聚:如果畝產僅僅用來談經濟價值,那不是新型城鎮化的全部,新型城鎮化應該考慮這塊單位面積能夠提供的生活品質、為市民包括新市民提供的居住條件的價值也要加上去。
概念好理解,可問題很現實。有機構測算,如果按照2020年全國人口14.5億來計算,城鎮化率達到60%、城鎮人口中每萬人占有0.7平方公裡城市建設用地來測算,那至少需要新增126萬公頃城鎮建設用地。可是一面要避免大拆大建,一面還要保證生活品質。可行嗎?鄖文聚說,廣東就走出一條很好的路子。
鄖文聚:廣東過去就是老要用地指標,老不夠用老是不夠用,新一輪的土地制度就告訴廣東,你的用地指標已經到天花板瞭,後來廣東就自己倒逼出一條挖潛的道路。是在現有城市用地的總量中間通過優化結構,通過提高城市的畝產,通過優化城鄉之間建設用地佈局來解決問題,這幾年下來看來是可以的。
江蘇昆山同樣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國土局局長束芬榮說,他們的秘訣就是用土地集約倒逼產業結構升級。如今昆山的31萬畝耕地得到瞭保護,昆山的土地得到瞭高質的利用,高標準的用地制度一點都沒有阻礙昆山經濟的發展。
束芬榮:原來我們不講特質強度,企業都是粗放型的,蓋的廠房都是一層的。但是現在我們通過招商選資之後,我們昆山進出口額的增長,每年都要超過20%-30%。特別是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,隻有我們昆山保持瞭正增長。
城鎮建設用地的潛力究竟有多大?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不久前提到,我國城鎮低效用地占到40%左右,盤活存量,大有天地可為。
胡存智:要采取措施提高工業用地價格。探索實行"租讓結合、先租後讓"的工業用地供應制度,積極推行工業用地出讓彈性年期制。
大城市要盤活存量,小城市卻面臨著另外的難題。近年來,很多小城市的部分區域出現瞭鬼城,空城的現象?小城市靠什麼吸引人才?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教授說,產業轉移是政府需要考慮的。
李國祥:通過產業轉移,可以促進人口合理的分佈,把當地的第三產業發展起來,人口分佈就會更加合理。
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表示,未來將會通過供地來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。
胡存智:要嚴格劃定城鎮和農村開發邊界,調控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和時序,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,防止城鎮建設用地過度擴張。
傢住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的李多平今年45歲,是合肥經開區長虹工業園內的一名打磨工,進城快7年瞭,她仍舊習慣農村老傢的清新、恬靜。
李多平:打工8個人住一個房間太狹窄瞭,不像在傢裡住的有山有水,空間也大,人舒服,我們在廠裡面開發區那邊長虹廠都是廠房,沒有公園沒有綠地,不像在農村有寬闊的空間,都是廠房都是樓房,希望以後多建一點公園、綠地之類的,禮拜六禮拜天玩也開心一點,心情也舒暢一點。
新型城鎮化的框架已經設定,對李多平來說,李國祥教授描述的城市圖景,會讓她在心裡像愛傢鄉一樣,喜歡上她為之忙碌的城市。
李國祥:未來的城鎮體系會更連江縣機車借貸加強調民族性,地方性,生態型,不要千篇一律,搞一個模式。
新聞來源http://cs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3-12-17/08503808763.shtml
留言列表